西元2001年,當電視新聞播出巴米揚大佛遭到塔利班炸毀時,新聞媒體稱之為文明的浩劫,讓電視機前的我不禁為文化遺產的被破壞而趕到痛心。然而在閱讀凱斯‧阿克巴‧歐馬的傳記《如詩的地毯:喀布爾男孩成長記》後,卻讓我對當時的心態感到慚愧,因為在當時感受遺憾的同時,我並未想到那些生活在塔利班政權下的阿富汗人民,是不是也承受著同樣殘暴的對待?甚至一直要到知道馬拉拉的故事後,才開始對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人民生活有所認識。
然而這認識也並非全面,從新聞媒體、報章雜誌上認知的塔利班,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恐怖組織,但在凱斯‧阿克巴‧歐馬的感受中,與朝不保夕的內戰相比,他認為塔利班在執政期間,也相對的提供人民某一部份的安全保障、恢復了內戰前國內公營機構與設施的營運。他說:「塔利班殘忍而無知,但他們維持了阿富汗的秩序。……生活在塔利班最莫名其妙的法令之下,也都比各派系領導人掀起的動亂好。」這句話深刻地道盡了阿富汗平民百姓的無奈,想想如果是我們遇上了這一道殘酷的選擇題:是選擇面對無情的槍林彈雨?還是選擇在暴政下苟延殘喘?我想沒有一個人願意從中選一吧!有關係有經濟能力的人或許會開發第三選擇——遠離家園避居他國,但一般的普通平民老百姓呢?他們不僅沒有選擇權,更糟糕的是不論是戰爭或暴政,他們無可避免的都得一一經歷,幸運如凱斯從中活了下來;不幸者如凱斯的堂哥瓦基爾在內戰中喪失性命,或如凱斯的爺爺,雖熬過了內戰、但在塔利班的剝削下喪失意志、抑鬱而終。
《如詩的地毯:喀布爾男孩成長記》以自傳體書寫:凱斯是阿富汗普什圖人,幼年時期的他家境不差,在家族的庇護下曾經享受過平順安樂的生活。然而10歲那年,當大人們引頸期盼聖戰士來到喀布爾,將俄羅斯人趕出國境並解放阿富汗的希冀成真之時,他們並沒有想到這些所謂的聖戰士會掀起另一波的內戰,派系間的衝突使阿富汗陷入混亂,凱斯一家為了生存轉而投奔至父親好友的九塔堡中避難。為了躲避綿延的戰火,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的他跟著父母開始顛沛流離的旅程,直到停火才再度返回九塔堡。但是當內戰再起,全家人也宛如洞中的老鼠,隨時面臨戰火的威脅。13歲那年,塔利班派系崛起、迅速擴張,弭平了國內的戰火,但卻以殘暴高壓的統治手段控制人民、實施白色恐怖!直到美國趕走塔利班,傷痕累累的阿富汗才有了喘息的機會。凱斯一字一句地記錄下戰爭與暴政下的人生故事,但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故事,同時也是許多阿富汗人共同的故事~
從10歲到19歲,正該是無憂童年與青春年華的年紀,但凱斯卻時時處於逆境之中,他失去了親如手足的童年玩伴,也失去了最依賴的人生導師—他的祖父。但他在這成長過程中、在逃亡避難的一路上,卻也獲得許多貴人的襄助。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看見他從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難、從一路上相遇的這些人身上,他成長、學習並領悟人生生存的道理,也為他的地毯事業打下基礎。同時他也確認了自己對這塊被嚴重蹂躪破壞的土地的感情,對身為阿富汗人感到自豪、對於阿富汗的未來也依然有著期待!
讀完凱斯的故事,忍不住上網去查了現今阿富汗的動態,卻發現阿富汗再度陷入內憂外患交加的局勢中,在阿富汗戰爭中被趕走的塔利班雖然垮台,但卷土重來的他們依然利用暴動、恐怖攻擊或綁架人質來對抗美國與阿富汗政府;加上伊斯蘭國野心勃勃入侵中亞的舉動,與塔利班之間時而發生武力交戰,阿富汗的未來仍狀況未明。看到這也不禁讓人為深愛阿富汗的凱斯與其他成千上萬的阿富汗百姓的憂心忡忡,和平何時才能降臨這塊受盡苦難的土地呢?............
#《如詩的地毯:喀布爾男孩成長記》
原書名:A Fort of Nine Towers: An Afghan Family Story
作者:凱斯‧阿克巴‧歐馬Qais Akbar Omar
譯者:鍾玉玨
出版社:網路與書/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書籍介紹】
「我現年二十九歲,大學畢業,擁有自己的地毯事業,有時會和外國人打交道。我四肢健全,這在地雷充斥的阿富汗可不是容易的事。我出身良好家庭,至今未婚。我是普什圖人,但有雙哈札拉人的眼睛⋯⋯」
這是一個阿富汗男孩成長與辛苦求生的真實故事。凱斯‧阿克巴‧歐馬小時候,當年的喀布爾美麗得像一座大花園;在祖父的大宅裡,凱斯與堂兄一起在屋頂上放風箏,他的父母、叔叔嬸嬸會圍坐在草地上喝茶,講故事,念詩,賣地毯,並忙著撮合婚事。
「在戰火、砲彈、軍閥和他們虛假的承諾之前,在我們熟悉的人物無端從人間消亡或流亡異鄉之前,在塔利班和他們瘋狂的行徑之前,在空氣還未瀰漫死亡氣息之前,在大地尚未沾染紅色鮮血之前——我們原本生活美滿。」(〈花園裡的麥金塔〉)
1980年代末,當俄羅斯人撤離後,凱斯以為會看到蹬著亮鋥鋥軍靴的英雄到來,結果來的卻是一群髒兮兮像大賊般的聖戰士。內戰爆發,他們所住的鄰里成了衝突的前線,歐馬家族放棄一切,逃到一山之隔的九塔堡避難。
「『聽我說。我們也許再沒機會說話了。若這些人讓你非常難受,你可能會認為自殺是擺脫所有悲傷最好的辦法,但是你要相信我,那絕對行不通。』祖父語氣嚴厲而果斷,這是我第一次聽他這樣說話⋯⋯『你必須當個勇敢的孩子,若他們真的要殺你,張開雙臂擁抱死亡,絕對不要乞憐求生,因為到頭來,死亡終究會找上我們。』」(〈漫長回家路〉)
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後,凱斯的父親決定帶著孩子出國,開啟一段險象環生的旅程:他們曾蜷伏棲身在巴米揚大佛後面的岩洞,遇上巨石洪水與猛獸;亦曾避居於過著遊牧生活的表親家,加入傳統牧人的行列。凱斯在這段旅程中漸漸長大,並認識一位善織地毯的神祕少女,讓他理解自己在世上的意義與目的。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花草樹木。一物死了,另一物必取而代之。自創世以來,事情就是如此。世界和萬物就像玫瑰花苞,一開始都是緊閉著,等待溫暖的春風吹拂。我們必須隨時都像溫暖的春風,讓每種花的花苞都綻放。」(〈寄居在大佛的頭裡〉)
後來,聖戰士退場,改由瘋狂的塔利班上台,阿富汗人學會無聲的抵抗。凱斯熬過殘酷與不分青紅皂白的監禁,十八歲時悄悄開了一家地下地毯工廠,冒死提供鄰居女孩工作機會,並為家人帶來離開阿富汗的希望。只是當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他們的命運再次出現逆轉⋯⋯
「怪事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我們這下懂了,我們現在過的是與惡魔為伍的生活,卻假裝自己過的是正常日子,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苟延殘喘地活下去。我不知道該怎麼開始這『嶄新』的人生。每天醒來,一吐一納之間,只能坐著等生活出現改變。這下我了解到,等待是一門必須精通的絕技。我告訴自己,往者已逝,現在必須做些全新嘗試。但是每天我的心彷彿困在籠子裡,被過去的記憶重重壓著。」(〈金子〉)
在這本精彩的回憶錄裡,凱斯重述了派系鬥爭時生命的朝不保夕、塔利班掌權時日子變得如何荒誕不仁,阿富汗人民在各方蹂躪下依舊不放棄對生存的渴望。本書如傳說般曲折,如詩歌般優美,見證了可戰勝一切的頑強生命力。
【作者介紹:Qais Akbar Omar 凱斯‧阿克巴‧歐馬】
家族四代在喀布爾經營地毯生意,他同時也從事寫作。2007年他在科羅拉多大學擔任訪問學者;2012年赴美就讀布蘭迪斯大學國際商學院;2014年肄業於波士頓大學創意寫作碩士班;2014-2015年,獲得哈佛大學「受難學者」(Scholars at Risk)基金的支助。歐馬曾針對阿富汗地毯在阿富汗、歐洲與美國發表演講並授課。他與史帝芬.蘭德雷根(Stephen Landrigan)合著《莎士比亞在喀布爾》(Shakespeare in Kabul)。現居於美國波士頓。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創空間」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留言列表